《早期中國史研究》是由一群青年學者所發起的學術刊物,希望能為上古至唐宋間的中國史研究者,提供一個較多元的發表與交流的園地。
近數十年來,隨著學界積極地為學術期刊建立制度,論文、研究討論和書評三種體裁,儼然已成為目前學術文章的主要形式;然而,學術成果的表現形式在無形中也被制約了,其它體裁的論著逐漸失去發表的管道而被束之高閣。此一趨勢對於史學研究無疑是弊多於利。其實,在史學研究的過程中,各個工作階段會有一些不同性質的研究成果產生,諸如研究札記、史料考證或校釋、書目、年表之類的作品,它們不是堂皇巨構,但所提供的一磚一瓦,卻是在建構學術殿堂時不可或缺的資材。我們認為,擴增各種論著體裁的發表管道,既能有效達到研究分工,減少工作的重複性,亦能將原本隱藏於堂皇論著下的一些研究經驗傳達出來,將更有助於學術成果多元化的積累。有感於此,《早期中國史研究》突破了目前學術期刊的限制,希望能為這些多元的論著體裁提供一個發表與流傳的平臺。
前人有云,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。從事史學研究,同樣不能閉門造車。我們認為,活潑、開放,且富於社群意識的學術環境,將更有利於史學研究的發展。不過,這個環境不會憑空產生,實有賴於研究者間的密切互動與用心經營。《早期中國史研究》即希望成為研究者之間交流的橋樑,除了發表實質的研究成果,也不忘研究經驗與學術情報的分享。既增進本土研究者之間的互動與瞭解,亦重視與海外學界的交流合作。我們期盼以刊物為媒介,逐步地推動聯絡學界的工作,為史學研究的發展盡一份心力。
《早期中國史研究》不僅希望創造一個多元化學術成果發表的平臺,更期望能為摶聚學界社群意識、促進學術社群交流,作出積極的貢獻。由衷期盼,海內外學界先進給予我們批評指教。(趙立新、蔡宗憲執筆)
訂閱:
張貼留言
(
Atom
)
0 意見 :
張貼留言